伴随着绍兴城市发展的北进,地处滨海新区核心区块的沥海街道被写入了绍兴的城市发展规划中。近日,沥海街道城市副中心“乡贤聚落”板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式出炉。
项目规划用地约50.69公顷,计划按照“水绿织网、交通先行、新古融合、配套提升”的规划思路,打造涵盖“教育、文化、休闲、商业、商务、居住”六大功能的宜居生活圈。作为城市副中心蓝图的重要一隅,“乡贤聚落”承载着怎样的历史意义?
新旧交融的亮点
“乡贤聚落”位于沥海街道阮家地块,串联起北部江滨区块中心与工业片区。根据规划,项目计划打造“一轴、两带、两心、一片”。
“一轴”即城市空间拓展轴,连接沥海城市副中心与生态农业观光区,沟通两端,服务两地,拓展城市功能与空间。
“两带”为两条滨水景观带,结合横江、直江设置滨水公园,打造高品质滨水景观带,串联整个地块。“两心”为邻里服务中心、生态绿心。邻里服务中心配套社区服务功能,包括商业零售、商务办公以及为沥海所城旅游配套的城市服务功能,可支撑片区发展;生态绿心围绕片区中部的绿地、水系形成中央核心景观,形成服务于片区的公共开敞空间。
“一片”即居住功能片,为周边产业发展和沥海片区配套居住功能。
“我们将依托沥海所城、百沥海塘等历史遗存,以留住历史记忆、承载家国情怀为目标,规划形成文、商、旅、住四大板块,形成新旧交融的新区副中心新亮点。”滨海新区规划建设局规划编审组组长宋晓云说。
根据前期摸排,已有60余位乡贤有意在“乡贤聚落”板块置业,两个回乡投资项目达成初步意向。“‘乡贤聚落’建成后,将有助于提升新区营商环境,实现城市、产业、人才的良性互动。”滨海新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郦永灿说,未来,这里也将是乡贤投资兴业、创新创业、承载乡土记忆的乐土。
留住乡愁的纽带
“沥”,意为流。三江汇聚,海防重地,沥海的故事也是一段向海而生的发展史。
1969年到1991年间,沥海人民与周边人民一起,筚路蓝缕治江围涂,开拓出16万亩发展沃土,激励着一代代越地儿女的“围涂精神”由此形成。
围垦年代,沧海变桑田;湾区时代,向海而兴。沥海的水土孕育了一代代坚韧不拔、艰苦奋斗的沥海人,一大批乡贤能人在各行各业争相涌现,发挥着引领和带动作用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,沥海乡贤反哺家乡、捐资建设家乡的行动就从未中断过,如今他们更是纷纷返乡投资,参与家乡的大开发大建设。
“通过3轮大摸排大走访,我们已组建起乡贤资源库,库内乡贤达到270余位,形成了乡贤‘一人一档’、乡贤返乡联络机制。”沥海街道相关负责人说。去年6月,街道还成立了新乡贤联谊会,以更好地发挥乡贤资源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,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“此次规划建设的‘乡贤聚落’板块以还原邻里记忆为思路,计划打造低密度、庭院式的多重聚落,吸引更多沥海乡贤回乡创业。”该负责人说。
除此之外,街道还正在打造乡贤馆。该项目毗邻滨海新区体育公园,位于居住核心区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项目主体结构已经结顶,极富现代感的外形十分吸睛。“这个项目是沥海乡贤参与设计指导的,预计今年6月可以完成外部施工,建成后或将成为滨海新区的又一城市地标。”项目负责人丁尧松说,根据规划,乡贤馆还承担着小镇客厅的功能,其中,一楼计划布局城市书房,二楼是以乡贤文化为主的小镇客厅,三楼为乡贤之家,为乡贤接待提供配套空间。
持续生长的水城
从以前的茫茫海涂走来,沥海的过去,带着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,但由于远离中心城区,其现代化建设与经济重镇地位存在差距。
为推动产城融合,早在2021年,沥海城市副中心规划就正式出炉。根据规划方案,沥海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29平方公里,其中核心区5平方公里。规划从融入区域格局和城市发展诉求出发,结合服务产业发展、特色空间营建等需求,以水城特色、产城关系、交通系统三方面为切入点,明确发展定位。“目标是打造一座产城深度融合的先锋智城,一座可持续生长的未来水城。”沥海街道相关负责人说。
其中,位于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城市水街项目,是沥海街道乡贤返乡投资、参与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典型案例,也是沥海城市副中心规划的8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。项目主要包括来来商务广场、汇金商业中心、紫金科技大厦,以及副中心水街公共区共建配套工程等。
目前,位于乾诚道两侧的来来商务广场和紫金科技大厦已基本建设完成。其中,来来商务广场计划引入全季酒店等配套服务项目,集合商务办公、休闲娱乐、餐饮购物等多个功能场景,是沥海的又一商业综合体。紫金科技大厦则将打造商务办公、酒店、商业、医养综合体等服务功能。
“项目建成投用后将助推中高端城市配套服务落地,辐射带动周边商贸配套发展,为滨海新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,更为沥海城市板块吸引人气、集聚商气提供有力支撑,也让城市副中心形象更加饱满。”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。